拍撫引起的貓咪攻擊行為Petting-related Aggression in Cats (資料來源:網路)
許多主人可能都曾遇過這樣的情形,在輕輕拍打撫摸貓咪的時候,貓咪卻會突然轉頭咬飼主的手,然後馬上跑掉,這種行為,稱為「拍撫引起的貓咪攻擊行為」(Petting-induced, petting-related, assertion, or status-related aggression)。
原因
貓咪通常沒有比狗狗來得社會化,也不完全都很習慣與其他物種有親密的接觸,貓咪之間或許會幫彼此理毛,窩在一起睡覺,但是很少有其他的肢體接觸,而「拍撫」這種行為,並不存在於貓咪正常的行為天性中,對於「拍撫」引起的貓咪攻擊行為,有許多種推論,詳述如下:
1. 社會化不完全(Improper socialization)
貓咪需要在還小的時候就接觸人類,以達到完善的社會化,每天與人類相處至少5分鐘,直到7周大的貓咪,會比那些已經7周大,沒有跟人類接觸的貓咪,還來得友善。不過,這個推論無法完全解釋貓咪的攻擊行為,因為有些對人類很友善的貓咪,還是會有「拍撫引起的攻擊行為」。
2. 對刺激的忍受度(Sensitivity threshold)
按照這個推論的說法,貓咪一開始是很享受人類的「拍撫」的,但是不斷重複的「拍撫」,會讓貓咪開始覺得厭煩,貓咪突然轉頭咬人,就好像在說:「夠了!停 止!」就像人類一樣,如果有人「拍撫」你的背,一開始會覺得很舒服,但是對方如果拍個不停,就變成了一種很惱人的行為,這時你會選擇躲開,或是開口請對方 停止。
3. 疼痛(Pain)
如果貓咪因為某些疾病,身上某些地方會疼痛,當飼主「拍撫」到貓咪疼痛的地方,或是貓咪看到飼主手伸過來,害怕飼主可能會碰觸到自己疼痛的地方,這時就可能會引起貓咪的攻擊行為。
4. 突然驚醒(Sudden awakening)
貓咪可能覺得「拍撫」很舒服,所以慢慢地睡著了(甚至會張著眼睛睡),這時如果貓咪突然驚醒,會把飼主的「拍撫」誤認為是一種威脅,在貓咪還沒搞清楚狀況之前,會本能性地咬了就跑。
5. 控制慾(Control)
在這個推論中,認為貓咪會有這樣的攻擊行為,是因為貓咪想要掌控全局,「拍撫」何時該開始,何時開結束,都由貓咪決定,這是貓咪宣示地位的一種方式。
如何控制攻擊行為
如何降低「拍撫引起貓咪攻擊行為」,以下有一些建議:
1. 尋求醫療協助
如果貓咪有這種攻擊行為,第一個應該是帶貓咪去讓獸醫師做詳細的檢查,看看貓咪是否有會引起身體疼痛的疾病,例如:「關節炎」、牙痛或是耳朵感染等等,「拍撫」到貓咪的痛處,可能讓貓咪更痛,或是貓咪會對「拍撫」這個動作抗拒,而顯得更焦躁不安。
2. 有些貓咪就是不喜歡親密接觸
貓咪跟人一樣,每隻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,有的貓咪就是喜歡飼主的陪伴,喜歡被抱著,更喜歡被不停「拍撫」,而有的貓咪只喜歡自己去靠近飼主(例如:躺在大 腿上),卻不喜歡飼主主動靠近做些親密的接觸。飼主必須明白,貓咪本身的性格是很難改變的,飼主應該要接受貓咪獨特的個性。
3. 學習辨識警告訊號
有些飼主會覺得,貓咪就只是沒來由地就轉頭咬了就跑,但是如果仔細觀察,就可以發現貓咪表現出的警告訊息:
● 維持耳朵向後轉的姿勢
● 皮膚或是尾巴可能會開始抽動
● 瞳孔可能會擴大,變得很圓
● 可能會發出低吼聲
● 爪子可能變成伸出來的狀態
● 身體可能變得僵硬,而不是放鬆
如果在「拍撫」貓咪時,發現上述的狀況,建議最好是停止動作,讓貓咪自己決定接下來要做什麼。
4. 掌握適當時間
如果能觀察到貓咪的警告訊號了,下次可以在「拍撫」時進行計時,以推算出「拍撫」的適當時間,例如:貓咪在「拍撫」開始2分鐘左右之後,開始出現警告訊號,那以後的「拍撫」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分或是1分半,不過一樣還是要注意貓咪是否有發出警告訊號。
5. 改變拍撫的方式
有些貓咪喜歡小小力的「拍撫」,就像貓咪互相理毛的那種力度,有些貓咪喜歡被搔抓下巴,或是搔抓兩耳中間,反而不喜歡身體其他部位被碰觸,飼主應該配合貓咪的喜好,而不是依照自己的喜好來「拍撫」貓咪。
6. 千萬不能體罰
貓咪出現「拍撫引起的攻擊行為」之後,千萬不要體罰貓咪,這樣很可能會更增加貓咪的攻擊性。
7. 利用反制約(Counter-conditioning)來矯正
利用不咬人就有獎賞的方式,可以緩和「拍撫引起貓咪攻擊行為」,例如:在每次「拍撫」之後,給貓咪吃一點她最愛吃的零食當獎賞,每天重複幾次,每次只「拍 撫」一下下,以免引起貓咪的不耐(如果貓咪出現警告訊號時,就馬上停止),久而久之,貓咪就會把「拍撫」跟美好的事情(例如:最愛的零食)連結在一起,而 不會再突然咬人。